叻币

叻屿呷国库银票(英语:Straits Dollar),俗称叻币,是英国殖民政府在1898年至1939年间在海峡殖民地发行的流通货币。[1]同时,此货币亦在马来联邦马来属邦砂拉越北婆罗洲等英殖民地间流通。

1939年英国殖民政府改用马来亚元代替叻币,但华人民间仍沿用叻币。直至1953年马来亚元才完全代替叻币。[2]

历史

19世纪初叶,东南亚流通的货币是西班牙殖民政府在菲律宾发行的货币佛洋。而佛洋毕竟是西班牙殖民政府发行的货币,因此早期在马来亚马来王朝间流通的货币只有吉兰丹及丁加奴的“吉宾币”(Keping)及槟城元(Penang dollar)[注 1]

1826年,印度卢比的历史英语History of the rupee#Coinage since the British period成为了海峡殖民地间唯一同行的官方货币,作为其是当时英属印度行政区划的一部分。然而,印度卢比却不适用于贸易,因此佛洋便能继续在东南亚流通。1844年,海峡殖民地当地的铜币授权使用了100分便是1元的兑换系统,等同当时西班牙殖民政府发行的佛洋及墨西哥政府发行的鹰洋一样的兑换系统。使用如此系统的叻币在1847年6月1日的海峡殖民地首次发行。1867年,海峡殖民地印度划分出来,而叻币成为事实上流通的货币。

1899年始,英国殖民政府委派新的造币委员会铸造新币,同时也禁止了私人银行发行的纸币。该币在刚发行的八年内连续贬值,在1906年,1元叻币等同英国两个先令和四个英镑便士。后来的1939年,叻币被马来亚元按面值取代。

硬币

1858年,东印度公司海峡殖民地的管理权交予英国政府,英国政府便将海峡殖民地划为印度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 Linzmayer, Owen. Straits Settlements. The Banknote Book. San Francisco, CA: www.BanknoteNews.com. 2013 [2023-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2. ^ Stephanie Ho. History of Singapore currency.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 9 Mar 2016 [2018年12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3) (英语). 

注释

  1. ^ Trengganu keping英语Trengganu keping
    Kelantan keping英语Kelantan keping
    Penang dollar英语Penang dol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