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也称作开发中国家欠发达国家,英语:developing country),指经济社会方面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基础较不发达,人类发展指数较低。[3]然而,这一定义并未得到普遍认同。对于哪些国家适合这一类别也没有明确共识。[4][5] 发展中国家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LMIC)”一词经常互换使用,但仅指国家的经济方面。世界银行根据人均国民总收入将世界经济分为四组:高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的亚组。频谱另一端的国家通常被称为高收入国家或发达国家

图中蓝色部分代表发达国家,红色代表未开发国家,橙色代表其余的发展中国家。(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的分类)
人类发展指数世界分布图按类型(根据2017年数据,发布于2018年)世界分布图[1]
  极高
  高
  中
  低
  未有资料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达经济体(2016年)[2]
2019年世界银行高收入经济体地图。其中高收入经济体以蓝色表示,而前高收入经济体以蓝绿色表示。
喀麦隆滨海省商店街
朝鲜的拖拉机公交车

“发展中国家”一词的使用存在争议,有些人认为它延续了“我们”和“他们”的过时概念。[5]2015年,世界银行宣布将逐渐停止使用“发展中/发达国家分类”,更多呈现地区和收入群体的数据汇总。[5][6]“全球南方”一词被一些人用作发展中国家的替代词。

与高收入国家相比,气候变化的影响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大,因为它们中的大多数具有高气候脆弱性或低气候复原力。[7]

发展中国家的定义

以下列出将国家划分为大致发展水平的依据。

人均国民收入组别

世界银行根据人均国民总收入将世界经济体分为四组,每年7月1日更新:[8]

  1. 低收入国家(类似于最不发达国家)
  2. 中低收入国家
  3. 中高收入国家
  4. 高收入国家(类似于发达国家)
  5. 不属于“高收入”的三个群体统称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LMICs)

此分类基于使用Atlas方法计算的现价美元人均收入[8]例如在2022财年,低收入国家被定义为以当前美元计算的人均GNI低于1,045的国家,中低收入国家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在1,046至4,095美元之间,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在4,096至12,695美元之间,高收入国家的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12,696美元。[9]

人类发展指数

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作为了解人类发展、经济发展以及福祉的工具,比较了不同国家和时间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 用以衡量一个国家开发程度。发展中国家是指工业基础不发达、人类发展指数相对于其他国家较低的国家 [10]

自我声称

世贸组织一般接受任何国家声称自己是“发展中国家”的说法。在过去20年中,几乎所有经济指标都已成为“发达国家”的某些国家和地区仍然坚持被归类为“发展中国家”,这使他们有权在世贸组织享受优惠待遇,例如文莱、香港(特别行政区)、 科威特、澳门(特别行政区)、卡塔尔、新加坡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这些国家和地区因这种自我宣称的发展中国家地位而受到引用和批评。[11]

发展中国家列表

下面所列的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定的发展中经济体。

在IMF2017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193个经济体(其中香港台湾澳门波多黎各不是IMF会员)的数据共同组成了《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它们被IMF分类为39个发达经济体和154个发展中经济体[12]。目前有5个联合国会员国(安道尔古巴列支敦士登摩纳哥朝鲜)并非IMF会员国,其中的古巴和朝鲜也被普遍视为发展中国家,因此下面共列有156个发展中国家。[13][14]

代表性发展中国家

  •   俄罗斯  巴西  印度  中国  南非

其他发展中国家

  •   阿尔巴尼亚
  •   阿尔及利亚
  •   安哥拉
  •   安提瓜和巴布达
  •   阿根廷
  •   亚美尼亚
  •   阿鲁巴
  •   阿塞拜疆
  •   巴哈马
  •   巴林
  •   孟加拉国
  •   巴巴多斯
  •   白俄罗斯
  •   伯利兹
  •   贝宁
  •   不丹
  •   玻利维亚
  •   波黑
  •   博茨瓦纳
  •   巴西
  •   文莱
  •   保加利亚
  •   布基纳法索
  •   布隆迪
  •   柬埔寨
  •   喀麦隆
  •   佛得角
  •   中非
  •   乍得
  •   智利
  •   哥伦比亚
  •   科摩罗
  •   刚果民主共和国
  •   刚果共和国
  •   哥斯达黎加
  •   科特迪瓦
  •   克罗地亚
  •   吉布提
  •   多米尼克
  •   多米尼加
  •   厄瓜多尔
  •   埃及
  •   萨尔瓦多
  •   赤道几内亚
  •   厄立特里亚
  •   斯威士兰
  •   埃塞俄比亚
  •   斐济
  •   加蓬
  •   冈比亚
  •   格鲁吉亚
  •   加纳
  •   格林纳达
  •   危地马拉
  •   几内亚
  •   几内亚比绍
  •   圭亚那
  •   海地
  •   洪都拉斯
  •   匈牙利
  •   印度尼西亚
  •   伊朗
  •   伊拉克
  •   牙买加
  •   约旦
  •   哈萨克斯坦
  •   肯尼亚
  •   基里巴斯
  •   科索沃
  •   科威特
  •   吉尔吉斯斯坦
  •   老挝
  •   黎巴嫩
  •   莱索托
  •   利比里亚
  •   利比亚
  •   马达加斯加
  •   马拉维
  •   马来西亚
  •   马尔代夫
  •   马里
  •   马绍尔群岛
  •   毛里塔尼亚
  •   毛里求斯
  •   墨西哥
  •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   摩尔多瓦
  •   蒙古
  •   黑山
  •   摩洛哥
  •   莫桑比克
  •   缅甸
  •   纳米比亚
  •   瑙鲁
  •   尼泊尔
  •   尼加拉瓜
  •   尼日尔
  •   尼日利亚
  •   北马其顿
  •   阿曼
  •   巴基斯坦
  •   帕劳
  •   巴拿马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巴拉圭
  •   秘鲁
  •   菲律宾
  •   波兰
  •   卡塔尔
  •   罗马尼亚
  •   俄罗斯
  •   卢旺达
  •   圣基茨和尼维斯
  •   圣卢西亚
  •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   萨摩亚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   沙特阿拉伯
  •   塞内加尔
  •   塞尔维亚
  •   塞舌尔
  •   塞拉利昂
  •   所罗门群岛
  •   索马里
  •   南非
  •   南苏丹
  •   斯里兰卡
  •   苏丹
  •   苏里南
  •   叙利亚
  •   塔吉克斯坦
  •   坦桑尼亚
  •   泰国
  •   东帝汶
  •   多哥
  •   汤加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突尼斯
  •   土耳其
  •   土库曼斯坦
  •   图瓦卢
  •   乌干达
  •   乌克兰
  •   乌拉圭
  •   乌兹别克斯坦
  •   瓦努阿图
  •   委内瑞拉
  •   越南
  •   也门
  •   赞比亚
  •   津巴布韦

非IMF成员

  •   古巴
  •   朝鲜
  •   巴勒斯坦
  •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

已经脱离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

下列经济体过去被认为属于发展中或者没有数据,但是后来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定为发达经济体(括号内是该经济体被认定为发达的时间)。这些经济体包含了亚洲四小龙和数个新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及地区。

欧洲 东亚、东南亚 西亚 美洲
  •   希腊(1989年)
  •   葡萄牙(1989年)
  •   塞浦路斯(2001年)[15]
  •   斯洛文尼亚(2007年)[16]
  •   马耳他(2008年)[17]
  •   捷克(2009年)[18]
  •   斯洛伐克(2009年)[18]
  •   爱沙尼亚(2011年)[19]
  •   圣马力诺(2012年)[20][注 1]
  •   拉脱维亚(2014年)[21]
  •   立陶宛(2015年)[22]
  •   安道尔(2021年)[注 1]

注释

  1. ^ 1.0 1.1 1.2 1.3 被认定为发达经济体之前没有数据。

参考文献

  1. ^ 2016年人类发展报告 (PDF).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198–201页. [2017-12-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3-27) (英语). 
  2. ^ 2.0 2.1 2.2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16, p.148 (PDF). IMF. [2016-04-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4-21). 
  3. ^ O'Sullivan A, Sheffrin SM. Economics: Principles in Action .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07458: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3: 471. ISBN 978-0-13-063085-8. 
  4. ^ Composition of macro geographical (continental) region. United Nation s. (原始内容存档于6 March 2010). 
  5. ^ 5.0 5.1 5.2 Should we continue to use the term "developing world"?. World Bank blogs. 16 November 2015 [5 March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1). 
  6. ^ The 2016 edition of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is out: three features you won't want to miss. blogs.worldbank.org. [2020-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6) (英语). 
  7. ^ Althor G, Watson JE, Fuller RA. Global mismatch betwee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the burden of climate change. Scientific Reports. February 2016, 6 (1): 20281. Bibcode:2016NatSR...620281A. PMC 4742864 . PMID 26848052. doi:10.1038/srep20281 (英语). 
  8. ^ 8.0 8.1 New country classifications by income level: 2019-2020. blogs.worldbank.org. [2021-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9. ^ Low, middle & high income countries 2022 by GNI per capita. [January 10,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8). 
  10. ^ Luo et al (2022)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safety research: a bibliometrics approach, Safety Science, 145, 105519,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575352100362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 Memorandum on Reforming Developing-Country Status in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hitehouse.gov. 26 July 2019 [2022-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6) –通过National Archives. 
  12.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October 2017, pp. 218-225. [2017-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3). 
  13.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October,2018, pp.134–135 (PDF). [2018-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14.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WEO Groups and Aggregates Information, October 2018. [2018-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6). 
  15.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01, p.157 (PDF). [2012-12-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1-09-13). 
  16.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07, p.204 (PDF). [2012-12-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11-05). 
  17.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08, p.236 (PDF). [2012-12-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5-16). 
  18. ^ 18.0 18.1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09, p.184 (PDF). [2012-12-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11-14). 
  19.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11, p.172 (PDF). [2012-12-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5-06). 
  20.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October 2012, p.180 (PDF). [2013-03-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10-20). 
  21.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14, p.160 (PDF). IMF. [2014-05-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4-08). 
  22.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15, p.150 (PDF). IMF. [2015-04-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4-13). 
  23. ^ 23.0 23.1 23.2 23.3 23.4 IMF Advanced Economies List. World Economic Outlook, May 1998, p.134 (PDF). [2012-12-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0-08-18). 
  24. ^ 24.0 24.1 24.2 24.3 24.4 World Economic Outlook, May 1998, p.131 (PDF). IMF. [2014-05-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0-08-18). Note that the group of advanced economies, previously labeled industrial countries, includes Israel and four newly industrialized Asian economies, which all were added to the industrial country group in the May 1997 issue of the World Economic Outlook. 

参见